漫步旧时代之互联网

·11min·随笔·#怀旧

我又开始怀旧了,尽管有时候我讨厌这种行为,总感觉这种自作的感伤是来自一种对未来的空虚,又不自主地把肩膀靠在了过去。尽管我不是 90 年代的人,早期互联网没算有些经历,有些许也记忆稀疏了,但是总归这种感伤对我来说又是实实在在的,有时候也会很奇怪。

零、关于 μ’s

网易云歌单里随机到了一首我曾经收藏的「老歌」,是 LoveLive!ラブライブ!PSYCHIC FIRE。有些感慨,这也算老歌吗?其实应该是算的。毕竟从听那首歌到现在我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经感叹世间变化,于是就有了我后面的各种瞎想。

一、忆 HomePage 与 BBS

多年前我曾经有一个个人主页,约莫是 2014 年的,颇为粗糙,还是一中文域名。

我也曾经前几年在 archive.orgWayBack Machine 上看过他的镜像回忆一番。

但是似乎由于什么原因它的镜像就被删除了,唯一能看见的只是我曾经论坛存在的证据了——是的,我曾经拥有一个论坛,也是所谓「站长」群体的一员,尽管没多少用户。于是,我又开始回忆我曾经那个论坛了。

最初,这个论坛是通过一家免费论坛提供商搭建的。后来,我将其迁移到了免费空间上。在那个年代个人网站还算个时兴的东西,特别是我还处于小学。记得当我开通了 Discuz 云平台的QQ互联功能后,我甚至得意地向朋友们宣称:「我和腾讯有合作,所以我的网站可以用QQ登录。」(当然这也确实是合作 :P )。

仔细回想起来,其实当时我们小学的微机课教材里就已经包含了网站建设和LOGO语言编程等内容。只不过,老师并没有深入讲解,大家也大多没有认真去学——也少有兴趣。那时我们用的还是 FrontPage ——即便在当时,这款工具也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教材里甚至还详细教了如何申请免费空间并上传自己的网页,只是书中的许多链接早已失效。这种教材内容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的滞后性,似乎一直贯穿于我后续的微机课学习中。

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的论坛最后没有办下去,我在旧机器上曾经存档了一些备份,但是这个只有 1G 内存的主机让现在懒惰的我总提不起兴趣翻出。后来我翻出来了,事实证明那个备份是残缺的。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对论坛完整模样的怀念却愈发强烈了。忽然又想起早些年我也曾用「多备份」这个网站备份过论坛的资源,之前整理旧电脑文档时还看到过那些文件。只是那些备份都是用 AES 加密过的,而我既没有密钥,也没有解密工具。我曾多次尝试登录「多备份」,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法成功(似乎是因为网站转型 toB 了?)。又是某一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次登录,竟然意外成功了!于是,我顺利找回了密钥和解密工具,解密了几个文件后,解压出了完整的数据库和论坛数据。(现在,多备份又挂掉了)

然而,尽管我多次调试 PHP 版本并成功导入了数据库,却始终无法恢复。同时,每次尝试访问时,页面依然是乱码 —— 毕竟我当初使用的是 GBK 编码的 Discuz。记得以前,Chrome 浏览器还可以通过右键菜单直接切换网页编码,而现在却只能依赖插件来实现这一功能。折腾一圈,正感叹没有什么收获的时候,就在这个备份的文件夹里,我最开始想看的个人主页的文件却又找到了,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这个主页是用 Dreamweaver 搭建的,当时还有个颇有时代感的名字——网页三剑客之一(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右下角是一个黑岩射手的背景图片,上面是我的信息。右上角那一栏放了一些我当时所谓的 「开源项目」,有所谓网盘搜索与所谓短网址等,我后面还做一个图床程序,现在看起来也颇为简陋也有许多漏洞。

有意思的是,当时我似乎是在学习 HTML/CSS/JS 与 PHP 的,但本质上我并没有掌握它们,仅仅是需要什么功能就去网上搜代码,然后拼接缝和罢了,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稍稍的理解,但这样还能做出些东西却很明显是不完备的,不过这就是我长期「学习」编程的状态,我没有刻意的去回避,也没有主动的去学习。

关于备份的处理,也只能就此作罢。

补充于 2024-08-08

后来在 2023 年底。我将要上Web 程序设计的时候,听上一届同学说会讲 PHP。于是一边感叹一边基于一个项目配置了一套 Docker 下的 PHP 环境,我把他命名为 RetroPHPWebStudy

折腾了一些关于版本和环境的问题后,我成功用它复活了我的论坛!

二、所谓复古风

看着自己当时使用 Dreamweaver 加各处代码拼凑而成的 index.php,我愈发有些感伤了。

互联网的时日虽然仅仅这些年头,却是指数般地变换增长着。

我突然想,如果我用现代的技术做一个复古的页面,是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其实类似的行为前些天也干过,那是和朋友讨论关于 jsonp 这个古早玩意的时候,用一些旧的 API 实现了 JSONP 的插入与获取信息。

我就在国内外开始搜索关于复古网站的东西,唯一能见到的就是类似一些老网站运营至今的文章,或者复古风相关的网站而不是网站的复古风。

当然也有我想要的东西是知乎的一个系列文章:如何做一个 2000 年风格复古的个人网站。我才意识到,互联网不过才几十年历史而已,这种复古真的有必要吗?有人也提出 想用古老(复古)的技术写一个博物馆的网站,有什么推荐的?, 不少人却在喷他,但是我总归觉得这种感觉,还是非常酷,非常 hack 的事情,我应该还会把我想做的东西做出来吧。

三、从过去到现在

「互联网的时日虽然仅仅这些年头,却是指数般地变换增长着。」

这句话再品一下还是感受颇深,前些时日又在网上看到所谓互联网考古学:研究一些古早的计算机,用他们正常办公或者访问现在的网页,或者访问一些老的网站。但是这个 「古」 才多久呢?

代差,人们也叫他代沟,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我们这代人(90~00 后)与父母的代沟,似乎电子设备多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父母都对他们有种天然的陌生感,反之我们则很少。(不过对于我家其实不然)

然后又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下,原始互联网的没落,APP 时代形成的信息茧房,直播、短视频有时候我很难接受,尤其是短视频。

我开始念旧了,哪怕我严格来说不属于旧时代的人,或者说处于中间者的我主动选择了过去吧? 我的第一台手机是诺基亚 6120C,紧接着是 MotoME525—— 这已经是智能手机了。

我写过不少零散或者成篇的文章感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矛盾,但是很多人已然是移动互联网的原著民了,我又在恐惧一些事情了:我会不会也成为所谓的顽固派?

不知道未来还有多远,以及能走多久,但是我希望,这种代差是工业化时代互联网诞生转折点中的一次偶然,我还是像往日一样追逐新潮。